close

  一場暴雨,足以讓半座城市停滯。去年的杭城,這樣的經歷,可不止一次:去年10月的菲特颱風,給杭城“地下水世界”的脆弱面暴露無遺。即便是每年春夏的梅雨,秋冬季的突發強降雨,也讓遍佈杭州地下的排水系統,牽動著市民們的心。
  杭州不願這樣的尷尬重現——
  昨天,由杭州市規劃局、市城管委、市林水局共同委托編製的《杭州市城市排水(雨水)防澇綜合規劃》開始公示,這是杭州將雨水管道與河道一起考慮的綜合性規劃,第一次將城市路面排水與河道排水能力一併進行整體考量,並利用道路兩側乾溝和綠化帶進行輔助行泄。杭城內澇的防治標準,將由此提升到能夠有效應對不低於30~50年一遇暴雨的水準。
  這次公示的時間,將持續至6月25日。市民們如果有好點子好建議,不妨向市規劃局提出。
  給雨水篦子擴容
  泄水量將提高4-7倍
  在規劃所進行的各項改造與提升中,大家能看在眼裡,最明顯的也許是道路旁的雨水篦子了。
  如果不是使用排水性瀝青路面,路面雨水篦子的排洪能力,往往是暴雨帶來的大降水,能否快速排走的第一道關卡。
  杭州目前的雨水篦子,大多大小在40釐米*30釐米左右,無論是水泥還是鑄鐵質地的,多數“孔洞”的間隔較粗,對泄水量影響頗大。
  現在道路上的雨水篦子,每秒鐘的泄水量,多數在2L~4L,最高也不過7.8L。
  按照規劃,現行的雨水篦子將逐漸被新標準的篦子替換。新標準的雨水篦子,大小將比現在的增加一倍,泄水量卻將擴大4-7倍。估算泄水量將在每秒20L到27L之間。
  不過也許會有市民擔心,老城區的老篦子,全部替換的話,會否工程量太過浩大?
  規劃編製單位市規劃院的工程師解釋道,其實對應老城區路面,規劃也有替代方案。比如將老篦子從一個增加到兩到三個,讓泄水量能夠接近新的雨水篦子。
  一區塊一河段
  雨水管網有了“搭檔”
  路面的水能排下去,但地下的水,能否順利排走呢?
  針對這一情況,規劃中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法。
  最直接的自然是對雨水管網系統進行改造提升。主城區規劃新建的區域,長達867公里的雨水管道都將比現有管道系統有所提升,比如管徑更大,或是更有效地減少坡度與排水距離。現有道路中的57條,規劃中也提出了改造。
  同時,這次規劃,將全市劃分為了382個排水子分區,其中主城區239個,餘杭113個,蕭山30個。
  這些排水子分區,是根據附近的河道水位與泄洪能力,考慮雨水管網如何快速排到河道而劃分的區塊。一個排水子分區,意味著起碼有一條接納雨水的河段,分區內的雨水管網都將連接到這條河段。
  這種子分區的規劃,也是杭城首次嘗試,好處顯而易見:這使得現有管道的排水能力能被更加合理應用,用較小的改造手段就能獲得排水能力的提升。
  雨水回補地下水
  排澇標準歷年最高
  “不僅僅是排放,我們希望將來,還能把這些雨水利用起來。”市規劃院工程師介紹道,在規劃中,提出了新的徑流控制與資源化利用系統。
  現在我們城市中的雨水,通過路面、綠化地面下的雨水管道,統一輸入到市政管網,最後多數排放到城市河道中。新的規劃,將採用多種手段,通過滲水設施、土壤調蓄等新建的設施,將雨水回補日漸減少的地下水。
  “比如新建的綠地,一方面採取凹型綠地,讓雨水更多集中到綠地的土壤中來;一方面,在一些滲透性路面和綠地下方增設過濾層和儲水空間,既增加了存水能力,也能夠通過滲透層補充地下水。”工程師說,規劃的目標,就是將開發建設後的地面,水文功能更加接近未開發前的狀態,也讓土壤的吸收與滲水功能,承擔起杭城20%-40%的降水排泄量。
  “總的設計標準上,我們參考了巴黎、德國、紐約等大城市的設計要求。”工程師表示,這次規劃是歷年規劃中規格標準最高的一次,將杭城的排水能力提高到能夠應對30~50年一遇的暴雨,控制標準接近巴黎,部分指標高於目前歐盟排水設計規範。
  此次公示地點:杭州市規劃局(文三路15號)一樓大廳和杭州城市規劃展覽館(市民中心裙樓L座)以及杭州市規劃局網站(www.hzplanning.gov.cn)。
  感興趣的市民朋友,可以在6月25日前到杭州市規劃局一樓大廳,瞭解更多規劃情況。
  (原標題:30~50年一遇的暴雨杭州要能扛得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80wbmaj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